走进埃塞俄比亚,感受不一样的生活我去 埃塞俄比亚 之前,搜集着各种资料,想象着人类从光脚、赤身裸体,发展到简陋的鞋和随意的遮羞布,再到追求服装款式功能、皮鞋、旅游鞋…我兴奋得不能入眠,策划着如何在那里一次性看到人类文明进程的全套真人秀,如何去感受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的世界…最终考虑小伙伴的身体状况不能挑战60度的恶略环境,以及春节后旅友反馈火山熔岩基本停止活动了,我们放弃了Danakil凹地。 3/29 亚的斯亚贝巴 第一天3月28日,从 卡萨布兰卡 飞往 亚的斯亚贝巴 的航班,由于原定的 罗马 转机需要 申根 签证,导致我和小伙伴们又临时改为从 开罗 转机,造成的集体经济损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我们在3月29日凌晨3点到达了 亚的斯亚贝巴 机场,四个窗口同时可以办理落地签证,我们准备了当地旅行社的邀请函,结果签证官只用中文问了第一晚的“酒店电话”,收了50美金的签证费,效率很高。取行李通关,并没有遇到任何状况,4:30躺进希尔顿酒店温暖柔软的被窝里开始补觉 一直睡到中午,当地导游带我们三人出门觅食。来到博物馆附近的一家叫“Lucy”的餐厅,品尝传统的埃塞美食。这个像卷饼的东西叫尹吉拉Yinjira,吃起来口感松软,味道微酸,好像忘记放碱的发面饼,当地人一日三餐都会吃它。另外再配上餐厅的特色辣炒牛肉或羊肉,就是经典的 埃塞俄比亚 大饼卷肉。 午饭后开始打雷下雨,我们跑到餐厅旁边的人类历史博物馆晃荡一圈,博物馆看起来很朴素,二楼存放着著名的三百五十万年前的一个女性古人类化石“Lucy”,她只有一米一高。博物馆里可以照相,但是不能用闪光灯。 博物馆的大门外还展示了一辆 埃塞俄比亚 最早的汽车。 去Holy Trinity 教堂遛弯时,看到很多信徒身披白色袈裟,手捧红色宝典专注诵读。 路过由 中国 援建的 非洲 联盟大厦,气宇不凡,是我在埃塞见过的最现代化的建筑。 总体来说 亚的斯亚贝巴 是个杂乱的城市,但是进餐厅进酒店都是需要安检的,翻包搜身。晚上回到驻地吃自助餐,看到了肘子,整个人都为之振奋起来。埃塞35%的伊斯兰教,65%的基督教,所以这顿猪肉也是整个行程中的罕见之物。 第二天3月30日,我们飞到北部 巴赫达尔 ,所有的埃塞境内机票都是提前在携程上买好的。入住Tana湖边蓝色尼罗河酒店。这里的集市人声鼎沸,吃穿住行一应俱全,不论贫富,孩子的笑容都一样灿烂。 下午坐船登Zeghie Peninsula岛,顶着烈日参观四百多年历史的修道院,里面满是完全看不懂的精美艳丽的宗教壁画。 岛上看到一种大鹦鹉,因为没有预期会看到鸟,所以没带合适的装备。 今天的“决定性瞬间”是看见了二十多种鸟,基本都没拍清楚,化沮丧为质疑设备,被小伙伴有理有据地否定了 第三天3月31日,开车三个多小时到达建于17世纪的旧都贡达尔,沿途村落形形色色的穷困。 埃塞80%的农村人口,但是耕种手段还很原始。牛是他们最重要的财富。他们崇尚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又是一个赤道国家,四季都是白天黑夜各12小时,故而埃塞当地人都把早上六点日出时看作零点,傍晚六点日落时看作十二点。所以和埃塞人约时间的时候千万小心别搞错了。 埃塞到处都是这样的井,成群结队的井边打水场景屡见不鲜,但是我们住的所有酒店都有自来水,这也可以看出来埃塞对旅游业的重视程度。 路上经常看到门口有立着一个木棍,上面扣了一个杯子,这是家酿啤酒屋的招牌,我们突发奇想,随便选了一家下车品尝。不看不知道什么是家徒四壁,心中升起莫名的恐惧。啤酒的味道像熬胡了放馊了的豆浆,里面飘着一些零星黑渣渣。事后并没有拉肚子什么的不良反应,但是在那样的环境里,在小伙伴们的带头下品尝了,现在回想是有些自豪的。 入住山顶酒店Goha Hotel后,赞叹酒店的独特景观,山下的城市一览无遗。 下午参观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古老城堡,这里曾经作为埃塞的首都250年。 下午大雨打乱了我们的拍鸟计划,这到底是不是旱季啊 尹吉拉Injira有很多种吃法,这段时间是当地基督教的斋月,不仅不能吃肉,连牛奶、鸡蛋的制品都不能吃。 第四天4月1日一大早,飞行三十分钟到达拉里 贝拉 ,从机场开车到镇上要走四十分钟山路。沿途忍不住停下车拍照,很多当地人就在路边摆摊儿。 看看时间还早,我们就挤进摩肩接踵的巨型露天市场里,买卖吃、穿、用、牲畜...的人们奇装异服、形态各异。如果你站下来喘口气,不是被人蹭到,就是被驴撞到。市场里的商家与主顾年龄跨度奇大。我的眼睛忙得都来不及眨,一切于我都是景儿,而我是景儿里一奇葩。 埃塞人自诩有天然的保护色,他们不怕日晒,但是在炎炎烈日下,他们还是会打伞或 包头 。 这是我见到的市场里最小的孩子,也是最开心的一个。 很多人围成圈,我也好奇地围上去看,原来他们是在挑选合适自己脚的胶皮底子,然后请工匠做上鞋带,量体裁衣,纯粹的定制化服务。 午休后,去世界N大奇迹之一的岩石教堂参观,果然震撼。难以想象一千年前人们是怎么在完整的大石头山上凿出一个完整的一体式石头教堂的。 进入教堂都要脱帽脱鞋。 晚霞中,回到山顶酒店,世界此刻宁静而自然。 继续尝试Injira的新吃法。 第五天4月2日,去拉里 贝拉 在悬崖上的教堂,结果却被峭壁上生活的鸟们吸引了,于是打开了拍鸟的开关。很多五颜六色的小鸟和气宇轩昂的鹰隼都拍得不满意。所以决心明天早起... 埃塞的斑鸠品质很多,这个是埃塞独有的品种。 第六天4月3日,早起的鸟儿也不是总有虫吃的,反倒是用罢早餐,品尝了埃塞酒店大堂吧免费的咖啡后,还算是有点儿小收获。 今天计划中午飞回 亚的斯亚贝巴 ,结果前序航班晚点五个多小时。 飞机晚点,小小补偿是在机场闲呆着的时候,拍到了一只带有长长尾羽的佛法僧。前胸呈完整的天蓝色,尾羽在飞行时形态像蝴蝶的触须卷曲着。 这就是当地旅行社老板Yaye派给我们的导游Kibrom,他每顿饭都吃Yinjira,正确的吃法是用手从边上开始撕,捏上一些配菜,蘸点儿酱吃。 最伤人的是回到南 方城 市Debre Ziet,导致我们到达鸟语花香的度假酒店Kuriftu Resort and Spa时已经乌漆麻黑了。享受了一下免费的酒店足底按摩后,躺在 比绍夫图 的满天星斗下,昏昏欲睡 第七天4月4日,从Kuriftu Lake湖景房看着天光寸寸鎏金,鱼狗、绶带鸟、数种花蜜鸟(Sun bird),还有各种水鸟纷纷配合登场。 本来准备收拾去早餐的时候,突然一只大鹰从头顶掠过,挑逗式的盘旋,滑落在视线不及的树后,手忙脚乱奋起直追,弃三脚架于不顾,它却变换着姿势并不急于离去。回来有高人指点是 非洲 鬣鹰。 不知道后面还有什么惊喜在等着我们,所以还是按照计划出发了。现在回过头来看,这次埃塞行程的酒店选择都是顶级品质的,而Kuriftu度假村则在其中首屈一指。 第八天4月5日在大裂谷里走走停停,终于来到了Omo山谷,地势逐渐平坦,我们住进Jinka的Eco Omo度假村。 最环保的出 租车 总是客满,而且通常是女司机驾驶。 路上遇到一些部落的人,服饰格外奇特起来。傍晚驻地旁边的小河里三三两两裸浴的黑汉子,让穿着衣服的我们羞愧难当落荒而逃。 沿途拍鸟基本手持,所以效果不好且气喘如牛,最大的兴奋点是遇见另一种棕色脸庞的佛法僧。 Konso族人住的房子(Tukul)和 埃塞俄比亚 的教堂建筑风格类似,都是圆顶的。 第九天4月6日,到Omo山谷地势最低的地方Turmi,海拔6百多米,入住Buska度假村,我们在这个独栋别墅连住了三晚。今天的拍摄对象对曝光水平挑战极大。 上午去Mursi(唇盘族)的村子里参观,尽管他们的生活看起来依然原始,但是商业氛围已经相当浓厚了。 下午去了Bena族的集市,男人手里都会拿一个马鞍形的小板凳,女人手里总会拿着盛水的容器,满是红色小辫子头上通常会顶着一个随时可以当容器的瓢形帽子。 奇葩事件再度上演在公路边数米处,几个赤条条的壮汉在一个比浴缸大不了多少的泥潭里沐浴,我旋即醉倒在车后座上。 第十天4月7日,Omo河边上定居着以人体绘画著称的 埃塞俄比亚 最小的部落之一Karo族。 往返酒店的土路延伸在干旱燥热的平原上,放牛娃有的年龄很小,而有些则像佩戴装饰品一样持枪,超短裙很短,显得腿格外长。 路遇数种五颜六色的蜂虎和花里胡哨的鱼狗,还有三种珍珠鸡,可惜拍的不满意,主要是因为光线太强了。 这是第三种佛法僧,看起来比较朴素。 第十一天4月8日,上午去Hammer族人的市场体察民情,女人们的小辫子都用一种土染成红色,身穿兽皮,脖子上的项圈是已婚状态的标识,致死不能摘下来。 在埃塞,区分身份和地位的主要标志是鞋,穿皮鞋和旅游鞋的人是有官职,至少是有文化的人。穿胶皮鞋或者塑料鞋的,一般就是农民了。这里的城管收费的时候也是很凶的。 这个女人脖子上的项圈表示她是大老婆。埃塞人嘴里喜欢叼着一个小木棍儿,据说可以起到清洁牙齿的作用,就是当地人的牙刷。 两侧的灌木林里栖息着大量珍惜的鸟类,但光线依然难以驾驭。 下午跑到草原上找鸨鸟,好不容易找到小鸨,它却非常害羞地躲在草丛中不肯接见我们,发动能在草上飞的放牛娃们帮忙搜寻,结果就是地上不见天上见。 第十二天4月9日,在返回Arba Minch的路上,大片的梯 田中 间点缀着Konso族人的圆房子。基督教唱诗班周末挨家挨户地唱着嘹亮的圣歌。 这个房子就是制鞋的作坊,外面堆着大量的原材料。 沿途家家户户都在门口闲扯,只有一户人家在苦练乒乓球。 这个是胆大的狒狒。 这个是胆小的猴子。 第十三天4月10日,今天在南部省第二 大城 市Arba Minch,出门就看见离公路10米的小河边沐浴场,据说约定俗成的男左女右,把头顶的树都映得通红。 在Neche Sar国家公园里看见了 非洲 的咬鹃,可惜它太认生了。 下午睡醒了跑到Lake Chamo去泛舟,船家很恩爱。湖上很多水鸟、鱼鹰,它们和划着小船的渔民们都在湖上忙着捕鱼。湖里还栖息着大量的鳄鱼和河马,据说对岸还有斑马军团。 第十四天4月11日,今天从Arba Minch到 阿瓦萨 的公路上,主要的交通工具是生物环保车型,一类是载客的,随时上下车,乘客需要有矫健的身手;另一类是载货的,驾驶员通常直立驾驶,不知道这样遇见警察会不会调扣驾照。 公路状况良好,我们下午到达酒店Haile度假村后不久,妖风突起,乌云蔽日,没想到最终还有日落收官。 第十五天4月12日,早上去 阿瓦萨 的温泉山,不甚掉进泥潭,感觉像红军过草地,连续陷到没膝的高度,好在周围人来不及掏出相机我就爬出来了,没有留下罪证,惊魂未定,小伙伴甲又摔进煮鸡蛋的温泉,狼狈之际,我淡定地掏出手机...... 两个当地大男孩跑到崖壁下把猫头鹰叫醒,不知道它圆睁着眼能不能看到我们。 下午在Awassa湖边转悠,一个把自己装扮成孔雀的男孩,在孩子们的簇拥下走来,为我载歌载舞,我翻遍身上所有口袋,凑出了五花八门的零食作为酬谢,看着他们清澈的大眼睛,心情无比愉悦[愉快] 第十六天4月13日,早上的Awassa湖边的鱼市,打鱼归来的渔民与水鸟们都大呼小叫地忙碌着,未成年的小渔民们更是忙得不亦乐乎。 鱼市旁边的湖里照样有人洗澡,像是一种社交活动。终于我也有了免疫力。 中午到了红色Langano湖边入住,Sabana Beach Resort酒店里唧唧喳喳的鸟鸣此起彼伏,织巢鸟甚至会上餐桌抢食我们的面包。 下午去Abiata盐湖,车远远的就不敢再前进了,由于湖水迅速干涸而湖床大面积裸露,我们徒步走过如干裂起皮的浮冰上,脚下摇摆起伏,一步一揪心地踏着前面向导的脚印行进到离水边两百米的位置站定,成千上万只火烈鸟在水边嬉戏玩耍,它们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家园正在消失。 日落前我们返回的路上下了几滴雨,不足以拯救这个干旱地区的命运。 第十七天即将告别Langano的红湖水浪打浪,也就是要告别 埃塞俄比亚 了,打包了相机,一路开车回到首都 亚的斯亚贝巴 ,明天是开斋节,今晚马路上很清净。 路上依然卖蔬菜水果的小集市不断。我的肠胃还是不能适应 非洲 的美食,尽管食宿安排已经非常周到了,我的体重还是掉了7、8斤。 孩子们永远的主题就是伸手要。 送别晚宴时欣赏了埃塞民族歌舞,还听到熟悉的 中国 旋律瀏陽河。我们和旅行社老板就此告别。 第十八天在机场看着礼仪小姐煮咖啡,坐等大飞机带我回家。从 亚的斯亚贝巴 飞 北京 的埃塞航空的飞机是凌晨2:30的。还有四个小时,而我已经归心似箭了。 上一篇: 我们一起商旅游——埃塞俄比亚
下一篇: 埃塞俄比亚,北部看火山,南部看部落!
|